编者按:龙港的发展史,是一部镌刻着改革印记的奋斗史、创新史。自1984年建镇,尤其是2019年撤镇建市以来,这座浙南城镇乘改革开放东风,历经“农民城—小城市培育—撤镇设市”三次跨越,从滩涂渔村蜕变为“中国第一农民城”,再到新时代首个“镇改市”,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书写了城镇化改革的传奇篇章。
新华社浙江分社推出系列报道《新型城镇化改革龙港经验》,在新华网刊播。
新华网杭州9月30日电 走进浙江温州龙港市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示范社区——中对口社区,满眼盎然绿意,新建住宅鳞次栉比,错落分布其间。居民陈女士笑着说:“老房子拆了后,正是靠公积金贷款,我们才顺利买下这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。”这是龙港破解农民“住房难”的一个缩影。
作为全国首个“镇改市”,龙港近50万常住人口中,23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(简称“社员”)成了特殊的“夹心层”——农村建不了房,城市买不起商品房。如何让这部分群体“住有所居”,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。
2022年9月,龙港结合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,创造性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房公积金制度(简称“农民住房公积金制度”),将农民群体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,探索形成城乡一体住房公积金保障新模式。
“这项制度打破了原有的政策壁垒,将全市23万社员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,凡年满16周岁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社员,在经济收入相对稳定、个人信用良好的情况下,均可纳入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。”温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龙港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龙港市东河社区农民住房公积金办理现场。新华网发(龙港市委宣传部供图)
根据该制度,社员连续缴存6个月后,可与机关单位缴存职工同等享受25万元至13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额度。龙港市临港社区居民吕先生在收到44万元个人住房公积金后给自己算了笔账:“公积金贷款年利率为2.6%,而商业银行贷款年利率为3.0%,按贷款期限来算,总共节省了3.4万元。”
制度出台之后,龙港又相继出台了多个配套政策,从扩大覆盖面、业务办理、财政补贴、金融政策、年审制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化,持续释放政策红利。
除了覆盖人群扩大之外,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也显著拓宽。龙港允许农民提取公积金偿还因个人自建住房、翻建自住住房、跨社区购买调剂保障房、通过流转方式购买自住住房、购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、拆迁安置房、无房户租赁住房等情形而引起的住房消费,全面支持农民实现“住有所居”。
此外,龙港不断创新财政补贴机制,对缴存社员给予每月1%的缴存贴息,对无房户、低收入农户社员额外提供个人月缴存额50%、最高每人150元的财政补助。
农民住房公积金制度,托起了龙港百姓的安居梦。该项政策推出以来,龙港共10379名社员参加建缴,社员公积金归集余额达2792.4万元,累计发放贷款86笔、2792.4万元,提取3791人次、791.82万元。
今年6月,该项改革入选浙江省“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”。“这项制度有效降低了农民群体改善居住环境的资金成本,破除了农民全域购房、宅基地流转的阻碍,有力促进了城市有机更新、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。”龙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张欣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