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10/01 15:34:41
来源:湖州市传媒集团

穿越400年!数字技术让明代古乐原音重现

字体:

  9月30日,系列明代魏氏乐虚拟乐器音源全球发布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。在浙江音乐学院一号录音棚内,来自国内外部分高校的专家和乐迷共同聆听一场跨越400年的古今对话。这项由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漆明镜领衔研究的项目,实现了我国古代音乐经典传承的重大数字化突破。

 系列明代魏氏乐虚拟乐器音源全球发布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。

  发布会现场,舞者随古乐蹁跹。漆明镜介绍,现场听到的声音是来自明代琵琶、月琴等11件古乐器的原声。

  但是现场没有乐器伴奏,声音从何而来?“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取音源,都藏在这个二维码里面。”漆明镜说,此次现场发布的是琵琶和瑟的音源,每种单音源出售定价199元,预售价69元。

  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主任李秋筱评价:“数字化为古乐插上翅膀,既还原乐器本真音色,更给古代音乐的保护、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,让‘古音’与‘今韵’结缘。”

  明代中后期(距今约400年)的音乐因韵律鲜明、传唱度高,曾在学堂盛行。彼时,国学生、福建海商魏之琰,借生丝贸易之便,将这批乐器与乐谱带至日本。

  2007年,漆明镜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硕士,师从陈应时教授,首次接触“魏氏”乐谱便心生动容:“在现代校园捧起400年前的校园民谣,仿佛穿越时空,当时就暗下决心,要让这段古乐‘重生’。”

  此后,她将传统工尺谱逐字译成现代五线谱,却发现现代乐器演奏少了古乐韵味。2022年10月,漆明镜奔赴福建泉州,这里南音历史悠久,乐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。“要用‘明代乐器’演奏‘明代乐谱’。” 怀着这份执念,她开启古乐器复原之路。

 漆明镜介绍魏氏乐谱。

  期间,漆明镜团队与泉州南音乐器制作人李建瑜等匠人反复沟通,打磨细节、优化工艺,终破复原难关。一年后,400年前的明乐在湖州的专场音乐会上奏响。

  “复原只是起点,古乐需二次创作才具生机。”漆明镜说,正是这份考量,她启动了古乐器音源数字化提取。这些音源用途广泛,民乐爱好者缺实体乐器时,可调取聆听原声音色,高校计算机音乐专业教师,可借此创作古今融合的新作品。

  专家和乐迷们正在现场体验复原的古乐器。

  听着音源演示,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钰泽直呼太震撼,他立马扫码下单了琵琶和瑟的音源。“可以用音源拿来编曲做一些应用类和交互类的音乐,今天真是找到宝贝了。”张钰泽说。

  “下一步要推进更多明代乐器音色数字化,还计划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古乐美育课程,让古乐走进课堂,再逐步衔接市场,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众心间。” 漆明镜对明代古乐“活起来”满眼期待。(王炜丽/文 湖州市传媒集团/供图)

【责任编辑:韩冰玉】